Skip to content

开发工作流规范(基于Git)

开发

版本规范

前端项目使用语义化版本进行发布:

版本格式:主版本号.次版本号.修订号,版本号递增规则如下:

  1. 主版本号:当你做了不兼容的 API 修改,
  2. 次版本号:当你做了向下兼容的功能性新增,
  3. 修订号:当你做了向下兼容的问题修正。

先行版本号及版本编译元数据可以加到“主版本号.次版本号.修订号”的后面,作为延伸。


Git 分支模型

master分支

master分支表示一个稳定的发布版本. 对应GZB的大版本.

  • 场景: 前端应用会跟随工作宝版本迭代, 在dev分支测试稳定后, 会合并到master分支, 并使用tag标记应用版本和对应的工作宝版本
  • tag规范: v{APP_version}@{GZB_version}, 例如v0.1.0@GZB_6.6
  • 人员: 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合并, 普通开发者没有权限

dev分支

开发者主要工作的分支, 最新的特性或bug修复都会提交到这个分支. 开发者如果在该分支进行了提交,在push到远程之前应该先pull一下, 并尽量使用rebase模式,保证分支的简洁

  • 命名规范: dev
  • tag规范: 在dev分支中也可能会经历发布过程, 例如bug修复版本. 这里同样使用tag来标记这些发布. 例如v0.1.1
  • 提交规范:如果实在开发分支上进行开发,在推送到远程之前,应该使用git rebase形式更新本地分支。

feature分支

涉及多人协作或者大功能的开发, 应该从dev分支checkout出独立的feature分支, 避免干扰dev分支

  • 场景:

    • 涉及多人协作: 团队多个成员在同一个项目下负责开发不同的功能, 这时候每个成员在自己的feature分支独立开发
    • 大功能开发: 大功能开发跨越周期比较长, 需要多次迭代才会稳定. 这时候应该在独立的分支上开发. 方便跟踪历史记录, 也免于干扰dev分支的迭代和发布
  • 命名规范

    • feature/name: name是功能名称
    • feature/GZB_version: 这也是团队常见的模式, 当无法使用一个功能名称来描述时, 可以使用GZB版本号作为’功能’
  • 合并时机
  • 当feature分支迭代稳定, 并通过测试后, 合并到dev分支. 合并到dev后, feature分支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. 后续bug修复和功能优化直接在dev开发
  • 当多个feature分支需要合并对外发布临时版本时. 合并到preview分支 . ⚠️这种情况不应该合并到dev分支, 因为feature分支可能还不稳定或未完成. 比如为了联调某些功能.
  • 合并方式
    • 不要使用fast-forward. 这样可以在分支图上查看到分支历史

preview分支

临时的预览分支, preview分支用于临时合并feature分支, 这其中可能会修复某些bug或者冲突. 可以选择性地将这些提交cherrypick回feature分支. 当预览结束后就可以销毁preview分支

release分支

release分支有两种使用策略,第一种遵循gitFlow流程, 第二种是目前后端团队使用的策略,为了配合后端工作,我们主要使用第二种

git flow 风格的release分支

当前前端应用的稳定版本和GZB版本绑定. release分支不一定存在, 一般情况下, 只会在前端版本稳定后, 将其合并到master, 并创建tag标记. 而只有需要为指定的正式版本修复bug时才会创建release分支

release branch

  • 场景: 需要为某个正式版本修复bug(hotFix)时, 从master的对应tag中checkout release分支
  • 命名规范: release/{GZB_version} 外部人员只会关注GZB版本
  • 如何修复
    • 如果对应bug可以在dev分支直接被修复, 可以先提交到dev分支(或者已经修复了), 然后再cherrypick到release分支
    • 如果bug在新版本无法复现. 比如新版本升级了依赖. 那么在release分支直接修复即可

自定义风格release分支

release branch

当要发布一个工作宝对应的版本时(或者一开始开发时)从dev分支checkout出一个开发分支,后续需要对外发布时,将dev分支合并到release分支, 并打上版本tag. 后面会介绍到后端开发和自动交付机制这种分支模式。

这一种使用策略. gzb后端在使用, 为了配合后端工作, 我们也推荐使用这种方式

  • 何时创建:
    • 开启GZB新版本开发任务时(推荐)
    • 向外发布第一个版本时
  • 何时合并:后面dev有版本发布都要合并到release分支,直到开启另一条release分支
  • 好处
    • 对发布内容进行筛选
    • 专门用于发布, 开发者容易过滤变更的内容

提交信息规范

一个好的提交信息, 会帮助你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.

  • why
    • 格式统一的提交信息可以帮助自动化生成changelog
    • 版本库不只是存放代码的仓库, 也记录项目的开发记录. 这些记录应该可以帮助后来者快速地学习和回顾代码. 也应该方便其他协作者review你的代码
  • 原则: 半年后, 你能看懂你的commit做了什么东西
  • 方式: 使用git commit(打开编辑器)而不是git commit -m
  • 必要信息
    • 为什么进行这次提交? - 提交改变了什么, 让其他reviewer更容易审核代码和忽略无关的改变
    • 如何解决的问题?
      • 问题是什么导致的?
      • 简短说明使用什么方式, 策略, 修复了问题.
    • 变化可能影响哪些地方
      • 说明变动功能的细节。 一个提交不应该做超过2个功能的变动

格式

我们采用angular的提交规范, 在这个规范的基础上支持(可选)emoji进行修饰

<type>(<scope>): <subject>

<body>

<footer>

如果提交时feature或者fix(已发布的版本), 这些提交信息应该出现在CHANGELOG

  • type: 说明commit的类别. 可以配合emoji使用, 让阅读者更快地区分提交的类型,允许以下类型:
    • ✨feature或feat: 引入新功能
    • 🐛fix: 修复了bug
    • 📝docs: 文档
    • 🎨style: 优化项目结构或者代码格式
    • ♻️refactor: 代码重构. 代码重构不涉及新功能和bug修复. 不应该影响原有功能, 包括对外暴露的接口
    • ✅test: 增加测试
    • ⏫chore: 构建过程, 辅助工具升级. 如升级依赖, 升级构建工具
    • ⚡️perf: 性能优化
    • ⏪ revert: revert之前的commit - git revert 命令用于撤销之前的一个提交, 并在为这个撤销操作生成一个提交
    • 🎉 build或release: 构建或发布版本
    • 🔒 safe: 修复安全问题
  • scope: 可选. 说明提交影响的范围. 例如样式, 后端接口, 逻辑层等等
  • Subject: 提交目的的简短描述, 动词开头, 不超过80个字符. 不要为了提交而提交
body

可选. 对本次提交的详细描述. 如果变动很简单, 可以省略

可选. 只用于说明不兼容变动(break change)和关闭 Issue(如果使用使用gitlab或github管理bug的话)

模板和示例
# 50-character subject line  
#  
# 72-character wrapped longer description. This should answer:  
#  
# * Why was this change necessary?  
# * How does it address the problem?  
# * Are there any side effects?  
#  
# Include a link to the ticket, if any.

参考vue, angular等开源库项目的提交


BUG 处理规则

对于测试,目前会经历两个阶段

  • 冒烟测试:在对测试正式发版之前会要求对代码进行自测,及冒烟测试。
  • 正式测试阶段:正式测试阶段测试人员会在RDMS进行bug提交和管理,对BUG的处理规则如下:
    • [解决待关闭]: 修改了程序代码, 问题解决;
    • [不做处理]: 没有修改程序代码, 是由于其他原因(需求变更等), 而解决的问题;
    • [退回]: 无规律或只出现一次的BUG, 研发没找到原因, 加上必要排查日志后, 可退回给测试; 复现后重新打开
    • [正在处理]: 已大致定位原因, 需要较多时间处理的BUG, 可置为"正在处理"

BUG的数量可能会和个人的KPI挂钩。所以要谨慎自测


如何处理定制化需求

  • 痛点
    • 对于定制化需求, 并不会引入到正规的代码流中, 一般情况下会checkout出一个分支, 来专门做这里定制化需求, 然后单独发版. 使用分支模式的缺点有:
      • 更新问题
        • 每次正规代码更新都要合并到该分支. 当分支较多时分支图就会比较混乱
        • 正规代码合并是必然会带来风险的, 比如项目结构变动, 依赖库变动. 都可能导致定制化的代码失效
  • 解决办法
    • 减少代码耦合
      • 尽量将定制化需求模块化, 最小化和正规代码之间的接触面. 这是解决该问题最根本的方式.
        • 检验方式是结构变化时, 没有或很少适配代码
    • 考虑通过代码层面区分
      • 例如通过权限系统来配置. 通过后端接口动态配置
    • 优先使用fork模式
      • 有些场景确实无法通过代码层面解决, 比如ios应用定制启动图, icon, 应用名称, 外观等等. 这种方式优先使用fork模式, fork模式和分支模式没本质区别, 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干扰正规开发流程

发布工作流

  • 流程
  • 进行代码变更
  • 提交这些变更, 进行CI让这些变更通过测试
    • 如果没通过就打tag, 一旦出现测试失败, tag就得重新打
  • 提升package.json的版本号, 更新CHANGELOG.md
  • 打上tag, 提交
  • 可选. 合并到release分支
  • 工具

持续集成

前端项目基于公司内部部署的gitlab-ci来进行持续部署。包含以下阶段(stage):

持续集成阶段

  • 检查: 包括单元测试和代码lint。
    • 所有push到版本库的代码都会跑这个阶段. 可以在提交title中包含[ci skip]来跳过这个阶段
  • 构建: 对前端项目进行构建.
    • 只有打上版本tag的提交或release分支会跑构建任务
  • 发布: 将前端的构建结果进行交付/发布
    • 只有打上版本tag的提交或者release分支会跑发布任务. 详见jm-deploy

版本类型

根据交付或部署的环境, 可以分为以下类型:

  • preview: 临时版本. 用于预览和调试. 主要在联调环境使用. 形式为:
    • v{VERSION}-preview
  • test 可交付版本. 这个版本用于交付到stage或者测试环境. 形式为:
    • v{VERSION}
  • production 生产版本. 表示实际部署到生产环境的版本. 如果test版本测试通过, 就会成为生产版本. 这个过程是通过将dev分支合并到master分支时实现的. 形式为:
    • v{VERSION}@{GZB_VERSION}

在实际开发中,可能不会严格区分这些版本,而是项目一开始就会有一个release分支,在这个release分支里进行发布

交付

目前前端资源是跟随后端Jar/War包一起部署的,通过将构建结果推送到一个’git发布版本库’的形式实现.

why

由于公司ToB业务. 部署环境差异较大, 也有可能无法连接外网. 所以没有统一/独立的部署方式和伺服服务器, 更没有CDN. 这要求我们的项目是可以独立部署, 自包含的. 前端项目不能独立存在和运行, 而是内嵌到后端项目中. 由对应后端项目来管理和伺服静态资源

方法

前端

发布版本库根据前面的版本类型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的分支 - 开发分支 - preview和test总是线性迭代的, 对于这个类型的发布总会推送到开发分支. 后端开发者可以通过这个分支获取到最新的可交付代码 - 命名 - master, 直接使用master - 发布分支 - 对于production, 会为每个release版本创建一个分支, 后续该release版本的hotFix都会提交到该分支 - 命名 - release/{GZB_version}

对于跨项目的情况处理起来相对复杂. 因为各个项目之间版本不是同步的. 解决办法是:

  • 项目之间通过目录区分和隔离
    • 例如gzb-location 会推送到部署目录下的location目录
  • release分支从最新的开发分支中checkout出来. 这样可以保证拉取到其他未更新的项目

详细参考jm-deploy

后端

后端项目使用git submodule的方式关联前端的发布版本库. 这也意味着, 如果发布版本库有变动, 后端开发人员需要手动更新submodule到指定提交记录.

有没有更好的方式? 还如容易出现错误. 可以通过git hook自动更新submodule. 检查代码当前分支是否是发布分支, 确定拉取发布分支还是开发分支(表示最新版本). 如果未找到对应发布分支, 则回退拉取开发分支

好处 - 使用git版本库的方式可以记录发布记录 - 方便后端本地开发, 直接可以通过git工具拉取前端代码 - 方便人工干预

其他参考方案

  • 使用npm管理前端发布 + HTTP下载
  • 本地文件系统维护

模板

gitlab-ci通过定义在根目录下的gitlab-ci.yml进行定义, 详见gitlab文档

before_script:
    - echo "[GZB front-end CI]"
    - nvm install 10
    - npm i -g yarn
    - yarn

cache:
  key: 'ALWAYS'
  paths:
        - node_modules/
        - dist/

stages:
    - test
    - build
    - deploy

.common: &common
  tags:
        - node

.release_ref: &release_ref
    - /^release\/.*$/ # release 分支
    - /^v\d+\.\d+\.\d+.*$/ # release tag

# 单元测试
test:
  <<: *common
  stage: test
  script: echo "No tests yet"
  # 避免被触发两次
  except:
        - /^v\d+\.\d+\.\d+.*$/ # release tag

# 构建
build:
  <<: *common
  stage: build
  script: yarn build --cache-by-npm-version
  only: *release_ref
  artifacts:
    paths:
            - dist/
    expire_in: 1 week

# 部署前端资源
deploy:
  <<: *common
  stage: deploy
  script: yarn deploy
  only: *release_ref

扩展